由拼多多看: 谷歌/亚麻/FB/微软, 北美大厂工程师“打工”也要996吗?
近日,拼多多一名年轻员工因加班过多而猝死的新闻,一时间刷满了各大社交媒体。关于加班、工作生活平衡(WLB)、996等一系列话题再一次引发热议,人们在为年轻生命惋惜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反思: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到底怎样才算健康?
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才适合为之工作?
其实在北美科技大厂,关于WLB的讨论也是非常热烈,很多求职者在应聘时都会十分关心该公司的加班情况,FANG级别大厂也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公司文化。那么今天我们就邀请了几位来Offer的优秀学员,为大家分享:
北美科技大厂WLB究竟如何?
留学生应如何选择公司?
一起来看看吧👇👇
1. Google
讲述人:James同学
对于谷歌而言,加班的现象会取决于不同的组、产品和当时的竞争情况。比如我们组就比较清闲,每天10点上班,可能下午4点就没什么事了。但是我知道有其他的同事和前辈,经历过比较严重加班的时候。
比如,来Offer的孙老师就跟我们分享过他之前在Google+的工作经历:由于当时是谷歌和脸书在竞争,两边都铆足劲比谁的产品更新快,所以节奏非常紧张,甚至出现了搭帐篷在办公室过夜的现象。
不过,Google+是各组的精英自愿加入,在产品上线/一切稳定之后,谷歌也是非常慷慨的补偿员工。听说当时孙老师的组享受了夏威夷的团建活动!还得到了很多丰厚的奖励!
总之,在谷歌工作是有很多小组压力小一些,即便是有的组需要加班,谷歌也会用各种各样丰厚的奖励去补偿员工。让所有努力工作的人都能劳有所得。
2.Amazon
讲述人:Lucus同学
都说亚麻是血汗工厂,我觉得这个部分正确吧。
一方面,每个工程师对于亚麻来说就是一个resource(资源),从公司的层面,自然是希望你能有最大的产出。作为一个项目的领导者,亚麻认为负责人就要尽可能解决一切困难把任务完成。如果你不能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达成业绩,那么你的工作能力就会受到比较大的质疑,也会对你的工作评价有所影响。
同时,亚麻的oncall(值班制度)也是非常紧张的。大部分工程师都需要给自己的组oncall,每1个半月-2个月轮到自己一周。这一周就必须保持手机随时在线,不论半夜几点都要起来处理问题。尤其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tier 1服务,oncall压力更是大,如果处理上有失误的地方,可能全组都要写Correction of Error(事故改进报告)。
再加上亚麻的Dev List和PIP制度,招人快,开人也快,让很多亚麻的工程师都感受到不少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亚麻的同事们往往发现,自己只要度过第一年的适应期,对于组里的任务、公司文化熟悉了,一切都会相对明朗很多。而且不像国内,亚麻不存在硬性的“996”的要求,只要能完成任务,你的工作时长其实并不会成为考核的主要目标。在认真努力工作的同时,每个人也都在积攒自己的PTO(带薪假期)和Vacation(假期)时长,manager不仅不会卡你请假,有时候还会鼓励你take a break。
也正因如此,尽管大家调侃亚麻是“血汗工厂”,仍然有很多的工程师选择留在amazon工作。
3.Facebook
讲述人:Aaron同学
我在Facebook的组算是比较忙碌的。据我所知,我们组有50%以上的人都会加班,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自己在家里加班,有时候晚上很晚去小组里找人都还是有人回复你。
不过这也并不是脸书的普遍情况,因为每个组的工作强度通常会和产品有关。尤其是如果你的组和公司利润、广告等直接相关,那就会更加繁忙,同时组里也是人才辈出。
其实脸书从来不会提倡加班,只是很多时候工作节奏比较快,公司希望“move fast”,工程师不会花很久的时间去讨论就需要上手去写码了,然后中间遇到了问题会卡住,再花费一些时间来解决。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就是很正常的工作流程。
整体来说我们组在脸书的氛围是非常积极的,周末也经常有同事没什么事儿就去公司自主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和语言。也有听说别的组的小伙伴上班很清闲,在脸书转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主要看个人喜欢哪种成长方式吧。
4.Microsoft
讲述人:Seline同学
有人说微软就是“养老公司”,这个形容其实并不准确。
总体来说,微软确实会比其他公司“运行”的稍慢一些,但也有非常忙碌的组。如果你是在新业务组,比如这两年风生水起的云服务Azure,那么工作节奏是非常快的,我在刚入职的半年内,因为组里有比较agile的开发项目。也是会从早上9点半忙到晚上7点8点才会回去。
而如果你是在Office这样成熟且不会有太大业务变动的组,就会比较轻松。上班时间灵活,早早下班,和同事上司也不会有过多竞争,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
除了组的区别以外,还有一个决定了你WLB很重要的点就是:你是否想要晋升?一般来讲如果想要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必要的额外学习是必经之路,尤其是想要做到管理层,小组组长这样的岗位,那就是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成功。
总之,在微软,个人生活目标的不同通常会决定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加班与否除了工作内容的决定因素以外,个人追求也会影响甚大。
在看完上面几位小伙伴的叙述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其实也存在加班现象,但和国内的加班文化还是有较大的差异。
表面来看,似乎是因为美国的工程师文化更为浓厚。但本质上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的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甚至可以说野蛮生长的阶段。每个科技公司都在飞速奔跑,如果开发和迭代速度稍微变慢,就很容易被淘汰。
某论坛曾经调侃BAT等大厂:走别人的路,让别人的无路可走。这句话指的就是,市场上,尤其是中小公司,每一个创新的产品和思路出现,都有大批人跟风模仿,甚至抄袭。而大厂凭借人员和资源的优势,很快就可以“拿走”别人的产品和思路。每个公司都在快速迭代中求生存。很多产品开发不仅是和自己拼速度,也是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比拼。在这样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环境下,work life balance对于公司来说可能就疏于顾及。
其实美国的科技公司,新兴公司也非常多,甚至和中国一样,也存在各公司之间相互“抄袭”的恶性现象。比如,Facebook就被认为抄袭SnapChat等多个社交软件的功能。但相对来说,由于美国的科技行业发展时间更长,产品模式更加成熟,各方面监管更为完善,因此加班的问题才显得较为温和。
关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说到底,受到个人选择、工作实力和社会环境的3重因素的影响。对于违反劳动法,不尊重劳动者的行为,我们应该谴责,但也要认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而对于留学生个人来说,我们有留美和回国这两种选择,更应该多多开拓视野,想一想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不论作何选择,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实力,让自己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员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E/N/D
点此了解来Offer课程详情:
关注来Offer,关注北美一手留学求职咨询!
来Offer(www.laioffer.com)是硅谷最具实力的高科技在线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高水平的IT培训课程和就业指导,帮助学员进军硅谷一二线科技公司。自2013年以来,来Offer已将4000+名中国工程师送入Facebook, Google等硅谷一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