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从MIT退学,5年打造73亿AI独角兽!这位华裔少年,凭什么成功?

--

细数硅谷叱咤风云的大佬们,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是人均退学的水平:

比尔·盖茨:近乎满分考入哈佛,大三退学创办微软

扎克伯格:哈佛宿舍创立Facebook,受学长盖茨鼓舞大四退学

乔布斯:入学半年就跑路,认为大学课程没什么价值和意义

……

而如今,这些放弃学业专注“搞钱”的大佬们,迎来了一位年轻“后浪”……

19岁加入退学俱乐部,不甘成为打工人

针对这些不在乎一纸文凭、追求梦想的人,曾有网友辛辣点评:要么有传统教育体系无法衡量的才能,要么有无需传统教育体系衡量的背景

而今天的主人公 — — Alexandr Wang,显然适用于前者。

1997年出生的Wang是一名华裔,父母都是物理学家。受到学霸家庭的熏陶,Wang从小显露出了不一样的数学天赋。

待到十几岁时,他就已经在各种编程竞赛中展露锋芒,甚至以高中生的身份就收到了很多科技公司的offer

入学MIT初期,Wang也曾像大多数人一样,四处投简历面试,寻找实习机会。在这期间,他接触了很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相关的公司,例如DeepMind、OpenDoor等。

但是,Wang却直言,“不管去哪里也不过是换个公司打工而已”,实在是缺乏挑战和发展机会。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Wang决定自己为自己创造成长空间。于是,刚读完大一的他选择从MIT退学,并于2016年正式建立了Scale AI,迈出了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真·学霸:退学也要做到满绩

成为智能背后的”人工”,AI落地的基建

Scale AI立足的正是当下最性感而高端的行业之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然而,Scale的业务关注点却不是尖端的算法技术,反而是这个行业里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嫌弃的工作 — — 数据标注

何为数据标注?简单理解,数据标注相当于为AI训练提供燃料

比如,如果要教AI认识汽车,那就需要n张标注为“汽车”的图片以及更多不包括“汽车”的图片作为训练集。机器通过反复学习后得到一个模型,以后再遇到相关图片时,就可以自行判断是否有汽车。

所谓“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对于AI来说,人工提供的数据越多、越优质,模型的性能就会越好

数据标注这样看似枯燥的“脏活累活”,由此成为AI落地发展的关键瓶颈

而Scale正是精准抓住了这个行业的普适刚需,致力于为企业打造标准化工具和基础设施,高效完成数据标注这一工作。

拿捏住行业痛点的Scale,毫无意外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2016年6月,正式成立,YC种子轮投资了12万美元

2017年7月,Accel领投450万美元A轮

2018年,完成1800万美元B轮,同年,Scale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并且拿下了许多行业内头部客户,如GM、Cruise、Lyft、Zoox,标注的数据超过20万英里。

2019年8月,完成1亿美元C轮,此时的Scale正式迈入独角兽行列,估值10亿美元。

2021年1月,以35亿美元估值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同时宣布进军标注之外的新业务。

2021年4月,以超过70亿美元估值完成高达3.25亿美元E轮融资

新闻截图来自Fortune,版权归其所有

始于数据标注,但不止步于此。

纵观Scale的壮大之路不难发现,虽然起家于数据标注这个人力密集型领域,但随着规模的扩大,颇具战略远见的Scale正在逐步开发自己的一整套协同产品

图片来自于Not Boring,版权归其所有

在数据这一垂直领域,Scale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完整生态平台,包括云端管理、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案例评估、人造数据生成等等环节。

需求决定市场,Alexandr Wang和Scale AI的成功,离不开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更证实了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的大火

如果你也想赶上这波大趋势,

抓住机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数据人才

来Offer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强化课程(点击文字链接了解课程详情)

正在火热招生中!

来Offer还有更多精品求职课程,帮助5000+留学生上岸大厂!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课程详情)

来Offer软件工程师旗舰核心课程

来Offer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强化课程

来OfferUX工业实战课程

来Offer软件工程师旗舰核心课程

来Offer全栈开发项目实践课程

关注来Offer,关注北美一手留学求职咨询!

来Offer(www.laioffer.com)是硅谷最具实力的高科技在线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高水平的IT培训课程和就业指导,帮助学员进军硅谷一二线科技公司。自2013年以来,来Offer已将4000+名中国工程师送入Facebook, Google等硅谷一线公司。

--

--

来Offer(LaiOffer)
来Offer(LaiOffer)

Written by 来Offer(LaiOffer)

Develop technical knowledge. Improve programming skills. Build your career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