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erest学姐职场分享: 2年经历2家独角兽公司上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Offer(LaiOffer)
8 min readJul 29, 2019

--

不久前,我们邀请到了来Offer往届优秀学员Tian Zhang学姐回来,分享她在职场打拼的心得体会。

才入职场2年多的她,就已经:

  • 先后就职于SNAP、Pinterest2家明星独角兽公司,并经历了它们上市;
  • 连续升职2级;
  • 成为面试官;
    ….

她的职业发展也许令许多同龄人和后辈羡慕,但这些成绩的背后,有辛勤的汗水,有实力的碾压,也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总之,没有一样是不劳而获。

正如参加讲座的小伙伴感叹的那样:

“我看到的是学姐真的非常努力才显得毫不费力。”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Tian学姐在讲座中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面试干货晋升秘籍跳槽指南吧!

(以下为Tian Zhang讲座部分实录)

成为面试官后,我发现中国学生有很多面试误区

我的面试相关经历可以说比较丰富了,不管是以new grad或在职跳槽的身份去面试,还是以面试官的身份去考察别人。

现在的我,对于SDE面试的理解,已经和new grad时期大有不同了。

面试考察综合素质,不仅仅是coding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最初都将面试看作是一场考试,把它当成高考或者GRE托福一样去准备。但实际上,面试是很“活的”,没有套路。尤其是成为面试官之后,我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面试考核的技能,就是你在日后工作中会用到的技能。

比如:

  • 面试官问你问题 = 以后工作中同事向你提出产品需求
    所以你需要不断clarify,准确理解同事的需求,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 写code = 以后真正工作中去开发、launch一个项目
    所以你需要和面试官讨论,并做好test、debug等等环节,才能launch一个产品或项目。

所以面试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日后具体工作能力的考察,是非常综合的,每一个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自己在new grad时期,经常以闷头刷题为主。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准备面试的时候,也是这个状态。

Coding固然重要,但这个只是面试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你的表现如何,综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决定我给你的结果是“hire”还是“no hire”。

面经到底有没有用?

有一些中国同学对面经很依赖,甚至会去背面经题。但实际上,有时候背题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现场发挥。

我们面试官,也是从面试者走过来的,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一道题是背出来的,还是现场做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管是在phone interview还是onsite环节。

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candidate,一共五轮面试,前四轮都是新题,他表现得都很好,可以看出来能力没有问题。

但是在第五轮面试中,恰好遇到了一道他前一天晚上看到的面经题。结果那一轮的面试官就跟我们抱怨,说这个candidate一看就是在背题。最后,这名candidate就因为这一轮挂掉了面试。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是足以反映问题。

大部分科技公司对于new grad或者1–3年工作经验的candidate的要求都差不多,不管是哪家公司面试,他们一看技术实力,二看soft skill

所以, 在求职过程中,眼光要放得更为长远,不要以某一个公司为标准去做准备或者背面经,而是要把你的整体实力提升至某个水平。在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后,你就可以比较顺利地通过大部分公司的bar。

中国学生的面试雷区有哪些?

面试打分,讲究的是综合印象。面试官很少会因为面试者某一项做的不好就全盘否决,反之,也绝不会因为单独某一项做的特别好而破格录取。

那么,面试中每个流程都存在哪些雷区呢?我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1/面试时一进门,你就要和面试官打招呼、握手、互相寒暄几句,这对于面试双方相当于soft opening,同时也反映了你的职场礼仪

雷区:一些中国学生由于比较拘谨,就会忽略这第一步。

2/接下来会进入自我介绍、讲项目经历、回答Behaviroal Question等等。这一部分完全可以通过事先不断练习来准备好的。

雷区:如果一个面试者连自己做过的项目都讲不清楚,那留给面试官的印象肯定会大打折扣。

3/之后就是做题环节。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面试官,并不会一次性把所有题目条件列得特别清楚完整。有些面试官还会专门在题目中留下“坑”,就等着面试者主动提问

比如说给出一个Array,那么里面的element都是什么,element range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面试者自己去向面试官寻求答案

你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想不出最终解,但是你一定要让面试官知道你一步步在做什么。一定要think loudly,要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绝大多数面试官,是很乐意纠正你的错误、引导并且帮助你的。

雷区:千万不要沉默地思考。这一点,绝大多数中国面试者在最开始的时候都很难做到。

我的在职跳槽“窍门”

制定时间线,并严格执行

在职跳槽与new grad求职最不一样的在于,你需要平衡工作、求职、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制定一条严格清晰的时间线就尤其重要,要给自己划定一条“死线”,逼着自己去不断前进

New grad时,大家都是被挑选的一方。等到跳槽的时候,就是大家挑公司了。

  • 我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想去的10家公司全部列出来,明确目标
  • 第二步,就是要设置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以此来确定自己求职的进度。

在工作后,大家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且杂乱。如果缺少这样一个时间表,很容易就会偏离主线,不断拖延。从3月开始计划,到8月底我搬到湾区,我最后确实是卡着这些时间点,按节奏完成了我整个跳槽过程。

想明白下一站最想要什么

除了时间线外,大家在准备跳槽时,还要想明白自己下一站最想要什么

以我为例,之前在Snap,我的工作内容比较杂,主要偏platform和pipeline方向。对于下一份工作,我希望能接触更多与product相关的内容,并且work-life balance更好一点。

所以,我在跳槽的时候,就会着重考察这两个方面。有目标地去投简历,而不再是海投

维护前同事人脉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好好维护和前同事的关系。这也是一个职场前辈专门提点我的地方。毕竟华人码农圈子其实并不大,大家之后总会有再见面的可能,合作或者是内推。

所以在跳槽前,和你的同事们一起吃顿饭,或者喝杯咖啡,说一声感谢。事实证明,我之前维护的这些人脉,直到现在还在帮助我走下一段路程。

我个人的职场发展tip

所谓职业发展,大家一定要有big picture。在准备面试时,大家的想法可能会比较单一,只会专注于眼前的小目标 — — 拿到offer。就像高考时,我们很少会去规划上了大学以后会做什么。

但是,作为entry-level SDE,之后的道路选择是有很多的。越早思考自己未来要走向哪里,就越快能够到达那个地方

Senior同事就是你的职场教科书

这时可以看看身边比你大10岁的同事们,看他们的状态如何。他们或许成为了Tech Lead、Senior Manager、Product Manager,或者自己创业。那么,你可以以他们作为参考,来想一想自己10年后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

同事就是我们最好的教材,想成为谁,就去和他/她多聊聊天。一旦选定了这样一个榜样,你就可以跟随他们的脚步,去重复他们做过的事情。

关于10年后的角色选择,可能对于一些在校的同学来说,稍微有点早。但是作为过来人,我希望大家能早一点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抬头思考,做到心有big picture

职业发展必须,并且也只能,由自己主导 — — 只有你才能帮助自己升职,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你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可以提供帮助,但是self-drive是决定性因素。

大家初入职场,都会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但是当大家都在“搬砖”的时候,你要弄明白的是:我为什么要把这块砖搬到那里去?我的Tech Lead是怎么制定出方向的?我的Manager为什么觉得小组的scope是这样的?

也许你是组里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人,但这不代表你没有资格去了解小组的整体规划。相反,如果具备关于小组、甚至公司的big picture,对于个人学习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搬砖”,也要明白背后的原理,千万不要只想着做完手里的工作。

只有你了解小组在做什么,才能更好地从这些project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抓住机会,提升自我,实现进阶。

E/N/D

更多科技求职咨询,请关注“来Offer”!

关于来Offer:

来Offer是硅谷最具实力的高科技在线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高水平的IT培训课程和就业指导,帮助学员进军硅谷一二线科技公司。自2013年以来,来Offer已将3000+名中国工程师送入Facebook, Google等硅谷一线公司。

来Offer课程介绍:

来Offer软件工程师旗舰核心课程

来Offer全栈开发项目实践课程

来Offer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强化课程

来Offer无人车系统课程

--

--

来Offer(LaiOffer)
来Offer(LaiOffer)

Written by 来Offer(LaiOffer)

Develop technical knowledge. Improve programming skills. Build your career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