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生存记 | 10%强制淘汰率? Amazon好进,不好混。
如果将各大科技公司的招人速度做一个排行榜,亚马逊一定名列前三。亚麻放出职位和面试的速度之快,往往会让人忘记当下因为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导致的招聘紧缩。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就会发现,亚马逊的“快”并不是单纯体现在招人速度上,在“淘汰员工”方面,亚马逊的速度同样令人咋舌。
有人说亚马逊好进,但还应该加一句,不好混。
1.招人有多快,开人就有多猛
亚马逊招人的确迅猛,猛到HR team会用纯粹的2轮OA和传统面试相并进行,然后以A/B testing的形式来选择更经济有效的招人方式。不是亚马逊这种体量的公司,还真不敢轻做这种尝试。
但同时,淘汰员工被日常制度化,也在消耗着工程师们的心神。亚马逊每年各Org (大组) 有强制性10%的淘汰率 (Dev list rate 10%, PIP rate 6%以上),已不是什么秘密。
亚马逊员工Andy在某论坛上分享说:
如果你看到你的组里半年之内招了6个程序员没人被淘汰,这是正常的;
如果你看到你的组里半年之内2/3的人换了,这是正常的;
如果你看到你的组里半年之内Manager、PM、Director都走了,这是正常的;
如果你看到有人刚入职两个月就进入Dev ilist,这是正常的;
如果你看到有的组半年之后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正常的。
P.S. 亚麻组和组之间的命运相差很多。有的人表示自己的组淘汰情况没有很严重,有的人则认为自己的组生存环境很残酷。
有人刚刚入职半年就被PIP (Pivot),也有工作3–4年突然就被无情淘汰。
已经有H1B的人,好一点的情况是已经在排绿卡拿到140,差一点就是刚刚拿到签证,只有3个月的grace period去抓紧找下家。
而没有H1B签证的更麻烦,一切从0开始重新求职,还得看着自己的OPT时间维持身份。既要操心offer,还要忧心抽签结果。
你为鱼肉,PIP为刀殂。
2.为什么要对我PIP
亚麻的Manager或者管理层制定PIP (Pivot) 名单的依据是什么呢?
不可否认,技术能力、交流能力、与企业文化的适应程度等都是最常见的原因。但也有的人,成为了这个制度下的“牺牲者”。
因为有强制的PIP (Pivot) 名额,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 老板为了不PIP (Pivot) 原来的员工,招新人PIP (Pivot)
- 老板走之前把半个组PIP (Pivot),有可能是因为老板在跟其他组的PIP (Pivot)名额争斗中失败,自己和自己的组承担大组的PIP (Pivot)名额,当然主要原因也确实是这个组的performance有一些问题。
还有一些原因,与亚马逊自身的公司特性相关。
亚马逊这几年的生意版图越做越大,在吃掉一些传统行业的同时,又整合资源重新革新产业,新的业务可谓层出不穷。但是,亚马逊本质上不能完全算是一个纯粹依靠技术驱动发家的公司,在各种资本运作下,商业目标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动力。
和谷歌、FB等公司的Manager是技术出身不同,为了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和效益,亚马逊有一部分Manager实际是职业经理人,并非技术出身。因此在判别一个工程师是否要进入PIP名单的时候,这些职业经理人在技术和工程师个人发展层面上的考量十分有限,决策的重点更多放在了公司利益和跟从政策上。
亚麻的PIP (Pivot) 制度是站在公司资本运作的角度进行的,高招聘率在华尔街可以继续保持不错的评估,对一个企业和生意而言,有这样一个让员工自行survive的机制,还可以节约很多管理与培养的成本和精力,非常实惠。
有人说,亚麻是一个以Start-up速度发展的巨头,但从这几年亚麻生意版图发展来看,谁又能说这是一个弊端呢?
而那些在亚麻生存下来、并且成功升职的人,也在亚麻这种生意为先的原则下,拿到了不菲的股票和价值补偿。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迅速扩张也给很多求职者提供了大量机会。再加上亚麻本就对国际生招聘友好,这给很多在身份上挣扎的小伙伴提供了上岸稻草。
3.别光抱怨,想想如何survive
其实不仅是亚麻,每个公司的员工都有生存压力。
程序员们升职本就是一个坎,在哪个公司都不易。但能与亚马逊在股票薪资、价值回报、背景提升等方面达到同样水平的公司,其实并不多。所以虽然身在亚马逊的确有压力,但是总有后来者,前赴后继地加入亚马逊,接受职场洗礼。
而比起抱怨公司或者怨天尤人,找到解决方法,更为实际。
首先是职场新人们,应该如何避免自己被PIP。
很多新人们在拿到工作Offer后,处于一种“高考后综合征”的状态,具体表现如同大考完放飞自我,将拿到offer视为一个句号,但是忘记了结束即开始,没有在职场上保持足够的critical thinking。例如:
- 没有从业务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于这个组、这个组的业务对于公司分别都代表着什么意义;
- 在工作中保持学生心态,以为所有不会的事情都会有人来帮助或者指导;
- 在工作中看不到别人,只管自己门前雪等。
进入职场以后,应该学会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所分到的任务或者所在的组别本身就比较边缘化,那么就应该马上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路线,而不是等待自己被分配或者处理。Always be ALERT。
找到工作只是第一步,而职业发展则是终身的事。
虽然亚马逊残酷的PIP (Pivot) 制度,让很多人叫苦不迭。但对于毕业生和职场新人来说,亚麻未尝不是一个可以全方位锻炼自己的地方。
即使亚麻不完美,它依然帮助很多学生填补了从校园到职场的空白,让他们快速成长。
E / N / D
点此了解来Offer课程详情:
关注来Offer,关注北美一手留学求职咨询!
来Offer(www.laioffer.com)是硅谷最具实力的高科技在线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高水平的IT培训课程和就业指导,帮助学员进军硅谷一二线科技公司。自2013年以来,来Offer已将4000+名中国工程师送入Facebook, Google等硅谷一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