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播放量惊悚片,让Netflix不得不发出官方警告…

来Offer(LaiOffer)
6 min readJan 14, 2019

--

最近推出的2部原创影片,让Netflix又火了一把!

BIRD BOX

一开年,Netflix就上线了一部新的末日惊悚片《Bird Box》,不仅首周播放量创历史新高,还瞬间引发了一股全美模仿热潮!

影片讲述了一股要歼灭人类的神秘力量的故事: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丢失性命。因此角色们不得不蒙上双眼,艰难求生。

影片一上映,全美范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传染事件。#BirdBoxChallenge如同多年前的冰桶挑战,在社交网络上疯狂蔓延开来….

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蒙眼开车#这样的挑战话题….

虽然目前还没有严重的受伤事故,但随着热度水涨船高,Netflix终于坐不住发布了一条推文:希望大家珍惜生命….

BLACK MIRROR

而在最新回归的口碑神剧《黑镜》第五季中,Netflix也因推出了互动式剧情,被网友热议。

影片讲述了一位程序员制作游戏的故事:

在一个早晨,程序员 Stefan 突然他告诉父亲,自己脑中萌生出一个想法:将交互小说《潘达斯奈基》开发成一款交互游戏。

而正在准备早晨的父亲回过头来,询问男主想吃什么。这时候观众就要为男主作出第一个选择了:

在视频下方,突然会出现2个选项:

是要吃白糖莎翁,还是要吃玉米片?

使用鼠标或遥控器上的左右键,观众即可做出选择。选出选项后,剧情就会朝观众选择的选项发展

类似的选择在电影中还有很多,比如男主的耳机里要听什么歌,男主应不应该接受新公司的offer等等…..

而观众的每个选择,也会影响到剧情最终的结局!

Reddit上热心网友做的每个选择分支走向对应的结局

由于影片通过多个片段组成,而观众的互动又会将影片带向不同结局,知名字幕组人人影视表示:“这部剧可能没有可用的片源。”

Netflix 无意中做了一部无法被盗版的剧。

Netflix 为何能高产爆款?

当初,Netflix的诞生是因为CEO Reed Hastings租碟时超期被罚款,而一怒之下创立的。

作为一个动不动就要改变世界的软件工程师,Hasting不仅带领Netflix成为美国流媒体巨头,还将其打造成了硅谷的“好莱坞”。如今,更是把市场拓展到了全球130个。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Netflix虽然看起来像娱乐公司,但其实它是个科技公司。

它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在技术上的创新:

01 算法 + 数据

去年Netflix的剧获112项艾美奖提名,让出品了《西部世界》、《权力的游戏》的HBO十八年来第一次失去剧集霸主的地位。从《纸牌屋》、《怪奇物语》到《Bird Box》,Netflix一直在用爆款原创剧集,让用户欲罢不能。

优质内容的背后,除了绝不手软的资金投入和专业内容团队外,还有关键技术的支持。

在内容方面,Netflix用大数据拍“大数剧”,该公司挖掘了大量有关其订户口味的数据,借此确定哪些节目可以投资。

举个例子,在投资《纸牌屋》时,Netflix通过在该网站上用户每天产生的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以及用户的搜索请求等,预测出:如果将凯文·史派西、大卫·芬奇和“BBC出品”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电视剧产品将会大火。

在推广上面,Netflix依赖着自己强有力的推荐算法:技术团队最常对内容团队说的就是:“只要你的节目足够好,我们就能让它火,因为算法总会为它找到合适的观众。”

Netflix的推荐算法为何如此强大?

通常,很多公司在推荐算法上,用的是A/B测试,而强大的Netflix技术团队,推出更优化的交错测试个性化推荐算法,其计算速度提高了 100 倍,秒杀 A/B 测试。

在推荐系统几乎是所有IT公司获取利润的来源的今天,会推荐算法的程序员,都是各公司争抢的人才。

  • 哪里可以学

想学习个性化推荐系统,动手实践、做相关的项目的小伙伴,不妨了解一下来Offer项目班的王牌项目之一:基于AWS的Event推荐系统设计项目

02 留住用户,必须流畅不卡

对于流媒体而言,如果打开一部影片动不动需要加载,就无法留住用户。

Netflix每天要执行成百上千个应用程序,且种类繁多。

有的像内容编码这样工作流量非常大的;有的是需要面对用户的关键服务;还有的是像算法训练这种内存和GPU负担很重的工作……

如何保证让用户拥有流畅的体验,避免服务器不堪重负时出现的页面错误、无法登陆、卡顿等问题,是Netflix得以成功锁住用户的一大关键。

那么,Netflix到底是如何做到不卡顿呢?

Netflix开发了一个容器管理平台Titus,该平台融合了现在软件应用领域非常热门的技术 — — 微服务的理念!

与一般的架构不同,微服务的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

这样的架构在实际工业实践当中更加稳定,容错性也更高。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自己的架构向微服务迁移,对会这项技术的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 哪里可以学

想学习微服务架构、云计算和API的使用,做相关的项目,丰富自己的技术背景的小伙伴,不妨了解一下来Offer项目班的王牌项目之一: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系统

想参与更多有趣、尖端、又能帮助你求职的项目吗?

更多科技求职咨询,请关注“来Offer”!

--

--

来Offer(LaiOffer)
来Offer(LaiOffer)

Written by 来Offer(LaiOffer)

Develop technical knowledge. Improve programming skills. Build your career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