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宣布:放缓招聘

来Offer(LaiOffer)
5 min readApr 17, 2020

--

距离湾区“封城”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科技公司的大新闻不断 — — 他们有的发了“疫情财”,在机遇中扶摇直上;有的裁员停薪,在动荡中寻求生存;还有的企业仍在摸索,在这不确定中规划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放缓招聘 — — 是谷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疫情发酵后,给出的战略答案。

01 | 谷歌宣布:放缓招聘

就在昨天(4月15日),谷歌CEO“劈柴”给公司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公司决定放缓招聘

不过“劈柴”也一再强调,谷歌并没有停止招聘,在一些重要的战略领域上,谷歌依旧保持招聘势头。

截图来自Bloomber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根据来Offer正在求职的学员消息,已经拿到谷歌offer的,offer不会撤销,正在进行谷歌面试的,也将继续面试。

学员面试谷歌邮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招聘放缓只是针对2020年的岗位。至于2021年的招聘计划 — — 也就是今年将在秋招开放的名额,目前还没有受到影响。

谷歌发出这样的声明其实并不常见,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被迫裁员,10年来,谷歌一直都在疯狂招聘。光是2019年,谷歌就招聘了20000多名员工。

“劈柴”在公开信里说道,本来今年谷歌也依然要招满20000名员工,但是从2020年第一季度新招进的4000名新人上岗情况来看,目前遇到了很多困难。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首先,新员工无法及时获得工作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和安全钥匙)。

其次,在谷歌全球的员工都在家办公的情况下,新员工无法快速融入团队,在员工培训和生产力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新招进来的员工上岗困难,另一方面谷歌的部分业务也在承受着不小的损失(这场疫情重创了全球的零售和旅游业,而这些都是谷歌的主要广告客户)。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谷歌决定暂时放缓招聘,重新调整2020年的战略投资部署计划,以保证谷歌今年的稳步扩张和持续增长。

02 | 谷歌缓招后,FB、亚麻会怎样?

目前,FANG级别的其它家公司里,Amazon,Facebook仍然招聘迅猛。

尤其是Amazon,最近被报还要再招20000多个科技岗。

截图来自Business Inside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软虽然此前传出招聘冻结的消息,但是根据内部员工反映,目前仍在招聘:

截图来自Blin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它最新招聘消息还有:苹果公司上周许诺,要招1000个暑期实习。

截图来自9to5ma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端服务公司ServiceNow,昨天放话要再招1000人。

截图来自mercurynew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总之,虽然局势紧张,但招聘机会还是有的,正在求职的同学也可以查询一下Candor这个网站,上面有实时招聘公司名单,目前仍有4242家公司正在招聘。

03 | 今年的CS/Data求职趋势预测

目前来看,CS、Data等科技岗位尚且还有机会,但在整体“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招人标准也许会变得严格。

正如“劈柴”在昨天的公开信中说:“We need to carefully prioritize hiring employees who will address our greatest user and business needs. ” 这意味着当前局势下,谷歌将优先招聘真正对他们有用的人。

在国外的论坛里,一名Facebook的工程师也评论:现在一些公司所谓的hiring freeze不是不招,而是要招有实力的工程师。

截图来自Blin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谷歌放缓招聘、面试难度恐增加….. 这样的消息想必让很多打算求职的留学生倍感迷茫。到底:

  • 接下来的招聘形势会演变成什么样?会越来越糟吗?
  • 亚麻和FB等大厂的招聘会受谷歌影响吗?
  • 暑期毕业生现在应该怎么办?
  • 秋招会改革吗?会提前还是推迟?
  • ….

与其宅家不知如何是好,不如来听听谷歌面试官对局势的分析!

扫描海报上二维码报名听讲座!

E/N/D

关于来Offer:

来Offer是硅谷最具实力的高科技在线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高水平的IT培训课程和就业指导,帮助学员进军硅谷一二线科技公司。自2013年以来,来Offer已将3000+名中国工程师送入Facebook, Google等硅谷一线公司。

点此了解来Offer课程详情:

来Offer软件工程师旗舰核心课程

来Offer全栈开发项目实践课程

来Offer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强化课程

来Offer无人车系统课

--

--

来Offer(LaiOffer)
来Offer(LaiOffer)

Written by 来Offer(LaiOffer)

Develop technical knowledge. Improve programming skills. Build your career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No responses yet